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。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
——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
重视人才,古已有之。一首《己亥杂诗》道出了诗人基于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下,忧国忧民、发人深省,力图将希望与重任寄托于更多人才,以求对当时朝廷的大力改革。
而今,我国不断完善和建立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,以一系列成效显著的制度措施构建“寻觅人才求贤若渴,发现人才如获至宝,举荐人才不拘一格,使用人才各尽其能”的良好局面。
但是,纵观当下,高精尖人才外流的问题还是比较显著。据统计:“美国硅谷每年吸走的高精尖人才高达2万余人,尤其诸如清华、北大等高校人才,吸走的比例超过20%”。
目前,我们的国家总人口已超过14亿人,这么庞大的基数下,我们缺的不是人才!而是,国家悉心培养的高尖人才无法回流报效国家。就如,这位被称为“哈佛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教授”——尹希。
走进“小神童”尹希
尹希于1983年出生,父母取名是寄予其成为全家的“希望”。
身为大学教授的父母,自然是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,用网络流行语来说,这俨然是个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。
但是,让尹希出类拔萃、闻名全国的并不是他的出身,而是他强于常人的数学天赋。
这个小孩,没有上过幼儿园,5岁时直接进入小学,在小学二年级时就显现出异于常人的高智商。当其他同学还在练习“加减乘除”的运算时,尹希已经靠自学完成了初中的课程。这让全家人都喜出望外,便加大了对他的培养,也提高了对他的要求,于是这位“小神童”功课突飞猛进。对数学产生浓烈兴趣的他,每天的爱好就是一头扎到各种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难题中,解不出来就不吃饭。于是,尹希仅用一年的时间,就完成了高中的所有课业,这时候,他才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。
在父亲的教育和引导下,他于四年级时,就开始涉猎专业的高数知识,微积分、量子力学等他都研究地津津有味。这时候,他才8岁,和他同班的孩子只会100以内的加减运算。尹希在9岁时,就顺利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初中的实验班。
“野蛮成长”的他该何去何从
三年后,这位“神童”又以572的高考成绩成功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,要知道,这时候他还不到13岁,即将成为中科大年龄最小的大学生。一个仅仅12岁半的孩子,没有童年、没有伙伴,只有在无尽的知识海洋与无穷的数学难题终日为伴。他的父母呆呆地望着那份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,陷入深思:“到底该不该去读?”
经过多方咨询、考量,得知中科院针对一些早慧的“神童”开设了特殊的班级,于是,尹希便来到了中科大的少年班就读。在这里,有太多和尹希一样头脑聪明、天赋异禀的孩子,父母本以为他在这里会遇到更大的竞争,促使他放慢速度,扎实地展开功课,同时可以有更多时间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生活、培养娱乐的兴趣。没想到,尹希又一次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大学所有的课程。这让全校师生都很诧异,父母为了让他能够放松下来,没有急于让他毕业,而是选择让他继续跟着正常的学制就读下去。
2001年,他以所有科目全优(各科目均达到90分以上,满分100分)的成绩顺利毕业。这一年,尹希还不到17岁,一个正值花季雨季的少年,就此从中国的高等学府中国科学院茁壮长成。
世界名校哈佛大学向他抛出橄榄枝
后来,尹希步入了哈佛大学物理系学习。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下,研修着自己喜欢的专业,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学霸和“大神”一起奋发图强,尹希深感得心应手,屡次摘得榜首。
于是,仅用6年时间,尹希便顺利毕业并拿到了博士学位,期间,他还为物理学术界做出了很多的贡献,在诸如量子力学、黑洞熵等领域提出了可行性建议。面对这样一个绝世天才,哈佛又怎会轻易放他离去,于是,学校再次以丰厚的待遇留下了这位年轻博士。尹希在此攻读博士后学位,与此同时,担任哈佛大学的物理系教授。这件事情在国内也反响热烈,大家的目光纷纷聚焦这位年轻的华人教授身上,热衷希望他能像前辈钱学森、杨振宁等国之大者,学成归国、为国效力。
科学无国界,但他却终究回不去自己的祖国
带着国人的希望,两年后,尹希终于打算回到自己的祖国,用先进的科学知识为我国物理界的发展添砖加瓦。
功成名就后,仍不忘自己的“根”在哪,尹希是众多爱国学者之一。但是,他没有像那些爱国前辈们一样,顺利回国。他的回国之路被处处“设阻”,就这样被“困”在了异乡他国。
任凭他多次申请,所得到的回复皆为“手续不合格”。与此同时,哈佛大学公开向媒体阐明他们要继续聘请尹希为物理系教授,并会破例给他“特殊的待遇”——除了提高其福利待遇等物质性条件外,哈佛还为他开设专门的科研室和项目,下拨专项经费。
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,最渴望的事莫过于有人支持他的一切研究,尹希再次接受。消息一出,国内轩然议论,大家认为尹希见利忘义,没有禁得住金钱地位的诱惑。面对非议,尹希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,但是,美方却公然表示他们可以“代表”尹希做出回应:“尹希是自愿留在美国工作的”。真相究竟是什么,我们不得而知,也没有必要。毕竟,尹希已经是加入美国国籍的“美国人”了,还娶了一位美国女人、生下一双儿女。
唯有祝愿这位天才继续为科学事业贡献一己之力!
结语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百科观,有的人才宁可流血也要回国效力,有的人才却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,也有的人才受制于客观条件,无法回国。
我们没有资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进行批判。
但是,吃水不忘挖井人。
“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,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”,每个留学海外的人都不应该忘记背后的祖国母亲,勿忘国家的辛勤培养。作为高精尖人才,更有责任、也有义务在功成名就后,义无反顾、落叶归根,回到祖国,将毕生所学奉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。
原标题:24岁哈佛大学教授尹希多次申请无法回国美方他自愿留下的